三月份和四月份法考的备考应当如何进行。从春节开始之后,就可以开始进入到一个刑法的学习当中,大部分同学应该都已经进入到了民法的学习当中。
首先来说第一点,这个阶段要学什么,我个人的建议呢,是三月份和四月份只学刑法和民法,其他的一些学科一个都不要去碰,原因在于第一呢,这个两门学科都是理解性的,刑法我之前也说过了,其实最后做题目呢,就是你观念上的一个改变,尝试着不去用你原本的内心的道德正义来判断这个题目的对错,而是用更有逻辑的说辞来说服自己。
那民法的理解性呢,就是对民法整个体系的理解,这种体系呢,就是从一个或者多个主体出发,然后寻找他们之间相互的一个关系来权衡利弊,这种体系性的思维呢,就是要经过不断的训练,然后形成一个条件反射。
第二点呢,是这两门学科都是比较容易忘记的,并不是说你对它结论的忘记,而是对于整个分析思路的忘记。到最后呢,你可能还记得这道真题的答案,但是却又不知道该如何把每一个选项的为什么给说明白。而法考的要求呢,尤其是主观题,其实结论并不是最重要的,甚至可能每一种结论都是正确的,最重要的就是你要能说服自己,说服阅卷人。
最后一点原因呢,就是占比最大,这个就不多说了,不管是客观题也好,还是主观题,民法的比重都是最多的。接下来说第二点怎么学,我之前也强调过,要边听课边做题,听课可以继续听精讲课,做题做真心题,建议先用纸质书慢慢的做,做完一遍之后可以做第二遍,做到自己能把题目的每一个选项都分析出来为止,那就基本上没有问题了,模拟题这个阶段不要去喷,这边建议行有余力的同学可以跟一下老师微博的每日议题,如果是第一次考客观题呢,那光做客观题的部分就可以了。坚持做呢,跟。到考前会有很大的收获。
第二,专业名词一直搞不懂怎么办?这个问题我也问过我自己,甚至考完到现在,我去过律所实习,但还是对一些专有名词一知半解,毕竟学的时候也是囫囵吞枣,如什么保理合同、融资租赁、最高额浮动抵押、留押留置、购买家庭担保权,到现在你让我解释,我可能还得再翻一遍书,但那又怎么样呢?我还是记得老师讲过的一句话,就是在重复中得到升华。就那段备考的时间,每天满脑子都是这种词汇,那这种词语就会变得像鸡鸭狗兔一样印在你的脑子里,变成习以为常的东西,只要一听到这个词语,就会条件反射。
但是你让我解释鸡是怎么样的,鸡和鸭有什么不同,我也解释不上来,就是这么个道理。再有就是那些名词设计的一些正确选项,老师一般都会在课堂上重复的强调,比如说购买家庭担保又权、超级动产抵押权,什么时候都是排在第一位的,你只要记得看到类似的模型,它都是优先考虑的,不用管他叫什么,直接就放在第一位,也能做对题目。
最后还是民法选择哪一个老师的问题,还有很多同学到了现在还在纠结自己选择的老师到底行不行。一开始学习客观题的时候,前辈们给我提供的选项并不多,呃,张翔老师,钟秀勇老师,孟贤贵老师,我最终是选择了孟老师,后来了解到了李建伟老师,因为他出书比较晚了,所以我就在民法典出来之后,有一些自己不太清楚的章节又跟着他的课听了一遍,有醍醐灌顶的作用。
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长处,在现在这个阶段,我觉得大家还有大把大把的选择的时间,你大可以多听几个老师,然后最后最终选定一位老师,并且坚定的跟随他。民法的主观题呢,我还有一位老师想推荐给大家,也是我自己在学习民法主观题时候的,一位老师叫方志平老师,他的案例指导写作课呢,也是我准备主观题的20多天里面听的跟的唯一一门视频课,可以让你快速的学会用法言法语来进行主观题的写作。方老师的客观题呢,我没有听过,但是应该也很不错,大家可以去试一试,看看合不合己的口味,在我自己的备考经历当中,我一直觉得刑法是最高深的,而且它的难度是很难突破的难,而民法的难是可以突破的难,所以刑法学到最后很难拉开差距,但民法确实很容易拉开差距。